研发背景
全球免疫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持续增加,关节炎、慢性皮肤病和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尤为普遍。目前,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手段,但这些传统疗法存在治疗窗口窄、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以及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,尤其是对于重度患者,效果常常不理想。
因此,迫切需要开发更具靶向性和安全性的新药。基于对JAK-STAT信号通路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理解,选择性JAK抑制剂的研发应运而生。乌帕替尼(Upadacitinib)作为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,通过精准调控免疫反应,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药物简介
乌帕替尼(Upadacitinib)是由美国艾伯维(AbbVie)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。作为一种小分子化药物,其作用靶点包括JAK1、JAK2、JAK3和TYK2,但以其对JAK1的特异性抑制作用著称,对JAK2和JAK3通路的影响相对较小。通过精确调控免疫系统的关键信号通路,乌帕替尼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,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。
乌帕替尼结构式
全球上市历程
2019年8月: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,商品名为RINVOQ,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成人患者,尤其是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。
2021年8月:欧盟EMA批准乌帕替尼缓释片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(AD),特别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。
2022年1月:美国FDA批准乌帕替尼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适应症,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2022年2月:乌帕替尼获得中国NMPA批准,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获批用于特应性皮炎。适用于对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佳或不适宜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难治性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。
5 . 2023年10月:中国NMPA批准乌帕替尼缓释片用于两项新适应症:
活动性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(nr-axSpA)成人患者,且对非甾体抗炎药(NSAID)应答不佳且存在客观炎症征象;
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(AS)成人患者,且对一种或多种TNF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。
专利状况
在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中,艾伯维公司针对乌帕替尼缓释片登记了2篇授权有效专利:
第一篇专利:专利号 ZL201080062920.6,授权公告号为 CN102711476B,是乌帕替尼的核心化合物专利,涵盖了乌帕替尼的化合物及其相关用途。
第二篇专利:专利号 ZL201810902092.0,授权公告号为 CN109053742B,是第1篇专利的分案,主要保护乌帕替尼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医药用途。
ZL201080062920.6--Granted patent publication
ZL201810902092.0--Granted patent publication
这两篇专利原本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包括乌帕替尼的化合物、含有乌帕替尼的药物组合物、以及乌帕替尼的医药用途等。根据原专利权利要求,这些专利的有效期预计到 2030年12月。
然而,2023年8月10日,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(国知局)宣布ZL201080062920.6专利(化合物专利)全部无效,ZL201810902092.0专利(组合物专利)部分无效。
专利无效后,国内企业迅速行动,天地恒一制药和四川国为相继提交了乌帕替尼缓释片的上市申请。截至目前,已有7家仿制药企业按照4类仿制药途径提交了乌帕替尼缓释片的上市申请,均处于审评审批阶段。这标志着乌帕替尼在中国市场即将迎来仿制药企业的激烈竞争。
市场前景
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疏松剂不同,乌帕替尼的作用更为精准和高效,预计将成为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首选药物。
乌帕替尼自2019年上市以来销售额呈现爆发性增长。从2019年上市初期的0.47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7.31亿美元,并在2021年突破16亿美元大关。2022年销售势头依然强劲,年度销售额达到25.22亿美元。2023年,乌帕替尼在全球的销售额已达到约27亿美元。
根据IQVIA和EvaluatePharma的报告,乌帕替尼的全球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。预计到2026年,乌帕替尼的年销售额将接近80亿美元。
随着新适应症的不断获批和获批范围的扩大,乌帕替尼有望持续增长。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非生物制剂,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个适应症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。特别是在传统DMARDs治疗未达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,JAK抑制剂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,市场增长势头强劲。
乌帕替尼对照品
随着乌帕替尼市场的拓展,其质量把控至关重要,杂质对照品不可或缺。CATO 提供的乌帕替尼杂质对照品,助力构建质量控制体系,保障药品质量,加速药物研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