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标准物质管理法规历程

标准物质,俗称标准品,是指用于统一量值的物质,它是计量科学的重要基础,也是科学研究、工业生产、质量监督和国际贸易的必需品。标准物质的管理,关系到国家计量制度的完善,国家质量水平的提高,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。中国的标准品管理法规,经历了从无到有,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。以下是主要的法规历程:

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标准品管理法规历程

1950年代至1970年代,是中国标准物质的起步和发展阶段。这一阶段,中国开始引进和制备标准物质,主要用于冶金、化工、地质等领域的分析测试。1956年,中国制备了第一批国家标准物质,包括铁、铜、锌、铅、锡等金属的纯度标准物质。1964年,中国制备了第一批有机标准物质,包括苯、甲苯、乙苯等。1978年,中国制备了第一批生物标准物质,包括人血清白蛋白、胰岛素等。这一阶段,中国的标准物质管理主要依靠行业部门的自主管理,没有形成统一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。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和水平还比较落后,与国际标准物质的比对和交流还比较少。

1955年,中国成立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,开展了计量基准、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国际量值比对,实现了国际等效。1979年,中国加入了国际计量组织(BIPM),参与了国际标准物质的制定和认证。

国际计量组织(BIPM).png


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标准品管理法规历程

      1980年代至1990年代,标准物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阶段。这一阶段,中国加快了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推广,涉及到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环境、医药、食品等多个领域,同时加强了与国际标准物质的比对和交流。1985年,国务院颁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》,将标准物质纳入国家计量法规体系,规定了标准物质的定义、分类、制备、鉴定、认证、使用和管理等内容。1985年,国家计量局发布了《标准物质管理暂行办法》,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标准物质管理的法规,对标准物质的定义、分类、制造、销售、发放、使用等方面作了初步规定,为标准物质的管理奠定了基础。

1987年,国家标准物质委员会成立,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标准物质的制备、鉴定、认证和管理工作。同年,国家计量局发布了《标准物质管理办法》,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标准物质管理法规,对标准物质的制造许可证、定级鉴定、编号、批准发布、监督检查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,为标准物质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
1700792257278689.png


2000年至今中国标准品管理法规历程

2000年至今,标准物质的创新和国际化阶段。这一阶段,中国的标准物质制备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,涵盖了新兴的纳米、生命、信息等领域,同时加大了对国际标准物质的参与和贡献。

为更好进行标准物质的管理,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并发布了“标准物质管理办法”、“JJ6 1006—1994《一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规范》”、“标准物质证书编写规则”、“关于制备标准物质办理许可证的具体规定”等标准物质管理法规。随后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又发布了JJF 1005 2005《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和定义》,JJF 1186—2007《标准物质认定证书和标签内容编写规则》,JJF 1218--2009((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》等一系列技术文件,对标准物质的申报、技术审查、定级、批准发布都做出了明确的、严格的规定。

2009年,国务院颁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正案》,将标准物质的管理纳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范围,规定了标准物质的认证、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。2011年,国家标准物质委员会更名为国家标准物质管理中心,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标准物质的制备、鉴定、认证、推广和服务工作。2020年,国家计量司对《标准物质管理办法》进行了再次更新发布,确保国家标准物质研制紧跟新时代的发展。

中国的标准物质管理法规,反映了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,体现了中国计量制度的不断完善,为中国的科技进步、产业发展、质量提升、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1700792492193508.jpg


中国的标准物质管理法规历程相关百科